時代在發展,在目前社會的客觀情況下,在對以網盤形式出售淫穢物品的行為進行定罪量刑時,應當重點考慮行為人的行為對傳播淫穢物品的管制秩序和社會習俗造成的損害,從視頻存儲形式(載體)的外觀要求來判斷,一個賬號是視頻的載體,一個賬號對應的是一次交易、一次傳播和對出售淫穢物品牟利罪保護利益的侵害。上海取保候審律師就來為您講解一下相關的情況。
司法對視頻數量定罪量刑標準的誤解。網盤中淫穢視頻的數量與犯罪所保護的對象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大量的視頻必然導致更大范圍的傳播和對社會習俗的破壞。首先,這種認知的誤區在于沒有正確理解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的保護。
護的客體,混淆了“精神毒品”(淫穢視頻)和“生理毒品”(毒品)的特性。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所保護的客體是社會風俗,國家對淫穢物品的流通管制以達到保護目的。雖然淫穢物品的落點在于“人”,即觀看淫穢物品的人,也就是交易對象(買家),但淫穢物品對買家思想、精神的侵害并不取決于視頻個數的多少,也不取決于淫穢物品的內容差異性。
精神的侵害程度是一個無法量化的概念,很難說一個人看1部淫穢視頻100次和看100部淫穢視頻各一次二者之間差異性,這也是“精神毒品”和“生理毒品”的差異所在。生理毒品對人體的侵害則是一個可以用毒品克數、純度來量化的概念,克數、純度與侵害程度之間往往是一個正相關的關系。
基于“精神毒品”的上述特性,法律在對販賣淫穢物品的行為進行歸責時應將量化的重點前移到流通管制這一環節,著眼于行為人對淫穢物品流通管制秩序的損害,對視頻個數的數量、內容可不予審查。
販賣淫穢物品的行為對流通管制秩序造成損害進行量化時應重點考量如下因素:淫穢視頻的載體數量、交易次數、交易對象個數、獲利金額。其次,該認知的誤區在于沒有正確理解行為人客觀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行為人的首次傳播與淫穢視頻被販賣出后的二次傳播之間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行為人也只應對其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淫穢視頻被販賣出后,是否會二次傳播、傳播范圍有多大均是行為人所無法預測的,二次傳播是另一行為人的行為,相關的法律責任也應由二次傳播的行為人承擔。故,視頻個數的多寡與二次傳播的損害后果之間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再次,該認知誤區的第三個錯誤在于沒有正確理解淫穢視頻這一傳播內容的可復制性與損害后果之間的關系。
淫穢視頻的二次營銷傳播方式并不需要依賴于網盤內視頻企業個數的多少,電子商務數據技術具有能力極強的可復制性,淫穢視頻被反賣出后,就算網盤內的視頻個數只有1個,也可被無限復制,然后可以用于通過二次販賣。
將1部淫穢視頻販賣1000次或者說將1000部視頻各販賣1次,對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所保護的客體的侵害公司沒有一個本質上的區別。由此也可說明網盤內淫穢視頻的個數與客體的損害經濟后果主義之間存在沒有一種必然產生聯系。
上海取保候審律師認為,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的立法本意就是在于對淫穢物品的傳播方面進行管理管制,以達到環境保護我國社會文化風俗的目的,以網盤販賣淫穢視頻的形式,只是對于犯罪研究手段上的變化,對這類工作行為活動進行合理定罪量刑時應回歸教育立法本意,注重行為人實施違法經營行為與淫穢物品傳播管制秩序和社會生活風俗損害法律后果之間相互因果相關關系的分析,綜合考慮行為人販賣網盤的個數、交易服務次數、交易成本對象不同數量、獲利金額來進行規定定罪量刑,考量其行為對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所保護自然客體即社會都是善良風俗所造成的實質侵害,以做到罪責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