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刑事案件的過程中,很多家屬會關心被刑事拘留的親人何時能夠釋放。特別是當刑事拘留達到15天時,很多人都會產生疑問:被拘留者有沒有可能在這個時候被釋放?作為上海刑事案件律師,我將結合實際情況,為大家詳細解答這一問題。
**一、刑事拘留的基本概念與期限**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什么是刑事拘留。刑事拘留是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在偵查刑事案件時,對重大嫌疑人采取的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刑事拘留的期限為3至7天。但在特殊情況下,這個期限是可以延長的。例如,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二、15天釋放的可能性**
那么,當刑事拘留達到15天時,被拘留者有沒有可能被釋放呢?這主要取決于案件的具體情況和調查的進展。以下是幾種可能導致15天釋放的情況:
1. **不構成犯罪或不應承擔刑事責任**:如果經偵查機關偵查終結,發現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行為,或者有犯罪行為但依照法律規定不應承擔刑事責任的,應當立即釋放犯罪嫌疑人。這種情況下,無論拘留期限是否達到15天,只要查清事實,就可以立即釋放。
2. **證據不足或案情輕微不予批捕**:在37天的期限內(包括拘留的最初3天和檢察院審查的7天),如果檢察院認為證據不足或者案情輕微,不予批準逮捕,那么公安機關將會辦理取保候審手續,犯罪嫌疑人即可被釋放。雖然這種情況不一定恰好在15天發生,但在整個37天的審查期間內,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3. **特殊政策或法律變動**:在極少數情況下,由于特殊政策或法律的變動,可能會導致某些被拘留者提前釋放。但這種情況相對較少見,且通常與具體的案件情況無直接關聯。
**三、律師的作用與建議**
作為上海刑事案件律師,我建議家屬在親人被刑事拘留后,及時委托專業上海刑事案件律師介入。律師不僅可以會見被拘留者,了解案件的具體情況,還可以為家屬提供全面的案情分析和法律建議。此外,律師還可以協助家屬與承辦警官、檢察官進行溝通,爭取取保候審的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案件都有其獨特性,因此無法簡單地根據拘留天數來判斷被拘留者是否會被釋放。家屬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積極配合律師的工作,共同為親人的合法權益而努力。
**四、結語**
總之,“刑事拘留15天放出來”這一說法并不準確。被拘留者是否會在15天后被釋放,取決于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作為上海刑事案件律師,我建議家屬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及時尋求專業上海刑事案件律師的幫助和支持。同時,也要保持對法律程序的尊重和信任,相信正義最終會得到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