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至16日,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全國刑法學術年會在武漢市洪山禮堂召開。本屆年會由中國刑法學研究會主辦,武漢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馬克昌法學基金會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承辦。上海刑事犯罪律師帶您了解一下有關的內容。
本次年會的理論議題為“刑法改革中刑法與行政法的關系問題研究”,實務議題為“當前熱點犯罪司法適用研究”,具體包括“恐怖主義犯罪的司法適用研究”“信息網絡犯罪的司法適用研究”和“貪污罪受賄罪的司法適用研究”三個子議題。
15日上午舉行了會議的開幕式和第四屆全國優秀刑法論文獎和第三屆全國刑法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頒獎儀式,15日下午舉行了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由最高院刑二庭裴顯鼎庭長所作的《<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的專題報告,16日全天舉行了大會主題報告和研討。
本次年會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高銘暄教授等諸多參會專家學者評價為最接地氣、干貨最多、研討最熱烈、諸多觀點新穎而富有啟發性的一次全國刑法學術年會。以下將16日全天的大會主題報告和研討情況簡要綜述如下。
10月16日上午9時,在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劉憲權教授、澳門大學法學院趙國強教授的主持下,大會進行了第一單元的討論,該單元主題為“刑法改革中刑法與行政法的關系問題”。
首先,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盧建平教授發表了題為《刑法與行政法關系的事實: 盜竊案件統計分析》的報告。盧建平教授比較了盜竊罪立案標準,闡述了盜竊罪立案數量與犯罪概要的變化,并將公安統計與司法統計進行了比較,分析了1981—2014年盜竊罪與一般刑事犯罪的共同演變趨勢。
他認為,盜竊罪在犯罪中占很大比例,犯罪率的下降將對整體犯罪率的下降起到很大作用,但盜竊罪犯罪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不是“嚴打”,而是盜竊罪定罪量刑標準的提高。在此基礎上,陸建平教授提出了一元論與二元論的關系問題,這對社會行為的治理體系是有害的。
接著,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曾粵興教授作了題為《社會發展變動研究背景下的刑法保護立法——兼論刑法與行政法的關系》的報告。他的報告由三個主要部分企業組成,分別為:當下這個觀點評述、當下我國社會的特點對法律政策實施的現實生活影響、社會價值變動背景下的“刑法謙抑觀”理解和謙抑原則指導下的刑法立法。
首先,他在報告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教育改革已經成為我們當下隨著中國最熱的主題。改革教學過程中,眾多特色社會問題矛盾被集中引爆。如何選擇正確處理分析可以理解刑法與行政法的關系,指導刑法立法成了能夠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全國推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工作目標的重要抓手。其次,當今世界社會網狀的社會組織結構、多元的價值觀對法律沒有統一管理實施有重要的現實環境影響。
在社會市場變動,國家與民眾互動公司治理的大背景下,由于“民意”通過建立民主商談立法的方式介入立法實踐過程,因此他們一方面,在“民意”與“國家”的互動學習模式中“法益”以及“法益侵害”概念開始出現了動態的變化這一過程。
“刑法謙抑原則”的理解和適用會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最后,在社會因素變動快速期,在其他部門法(包括行政法以及民商法)治理建設社會存在矛盾不力時,刑法應及時有效回應人類社會保障公眾對刑法的制度文化需求,進行系統及時立法。
上海刑事犯罪律師認為,在社會人員變動緩慢期,刑法立法應以非犯罪化和刑罰輕緩化的立法技術為主。不論是社會發生變動快速期還是非常緩慢期,對于自己那些無法納入刑法評價體系回應的“民意”,應充分利用發揮行政治理手段的長處,減輕家庭矛盾運動爆發對社會提供公共安全利益的損害,化解“民意”對刑法的立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