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號房的殷某今天洗了兩次澡。”監區民警小趙和即將接班的同事提起,“他從沒有這樣做過。”5月5日,因打飯順序與同號房罪犯發生爭吵;5月21日,因規范意識差,被民警教育后不服氣,頂撞民警;6月14日,勞動積極性不高,消極怠工;6月17日,無緣無故表現得很積極……”2021年7月的一個晚上,第九監區每日例行的夜班工作交接會已經開了一個小時。在這里,民警每天最少查3次號房,對罪犯搜身5次,全天候監控他們當日的全部行為——從監舍到車間,從車間到教室,每一個人的動態情況都要被交接得清清楚楚。
“徹夜把監控對準殷某,一秒鐘也不能錯過,他翻了幾次身都要記下。”這宿,殷某睡得很沉,同號房的罪犯組長說,他的呼吸勻稱而悠長。身上什么都沒有,特別干凈。”搜了五次身,民警們一無所獲,再多搜怕殷某起疑,如果他真的有什么企圖,恐怕會隱藏更深。“再搜一次監舍,墻縫里也要扒開!所有的生活物品一個一個過!”滴滴滴……”當金屬探測器掃過殷某的牙膏時,尖銳的聲響突然響起。負責檢查的兩名民警對視一眼,牙膏?這個牙膏外表看起來沒有任何破損,順著牙膏包裝慢慢擠壓,沒有什么特殊觸感。擠了一截牙膏出來,仍然沒有任何問題。可當民警剪開牙膏管,把管子里所有牙膏都沖掉后,一根足有30厘米長的細鐵絲赫然出現在眼前,鐵絲的一端被磨得很尖。“后來才知道殷某多洗了一次澡,就是為了把沐浴露壓嘴里的彈簧撬下來,拉直了就成了自殺用的鐵絲。”第九監區監區長童亮說起這件事仍心有余悸。“我的職責就是讓他們能夠在有生之年贖罪”“每一次會見,九監區來的家屬最少,還不到10人。”“他們平均年齡45歲,刑期卻都在30年以上。”有的罪犯20歲進來,想到一輩子都要在這里度過,就絕望了,死志堅決,還動不動挑起事端。陳某,曾經就是這樣的人。20歲時,他伙同他人搶劫并殺害了自己的親外婆,被判處死緩。童亮剛到第九監區任職時,是陳某服刑的第6個年頭。6年來,他的家人從未出現過。外婆從小到大把他放在心尖尖上疼愛,他母親恨死了他。而陳某也患上了重度抑郁,他曾經絕食,還曾使勁把頭往地上撞擊——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尋死的機會。
“活著對他而言,僅僅就是喘氣罷了。”民警小曹與陳某年紀相仿,找陳某談心是他每個工作日的必備項。但所有人都明白,不僅對于陳某,對于所有的在押犯,真正的癥結,是親情。2018年,童亮剛到九監區時做了一個調研。前幾年在監區有重大違規的罪犯,90%以上都是長期沒有家庭幫教接濟的罪犯。為了從根部解決罪犯的絕望心理,讓他們重拾活下去的勇氣,第九監區決定幫助這些被家屬遺棄的人找回親情。陳某生長在一個福建閩南的偏遠鄉村,監區民警先是給陳某家打去電話,可當得知來電的意圖后,陳某的母親立即掛斷電話。再打,再掛斷。電話不行,那就走訪。他們通過當地的司法所找到村委會,再找到村小組,找了好幾天才確定了陳某父母家的確切位置。那條路很窄,只能租一輛三輪摩托車通過。顛顛簸簸幾小時后,民警第一次來到了陳某父母家。這種畜生,讓他死,你們為什么要管他?!”陳某的母親看到警官證后立即跑進了磚房,門死死鎖住,冷冷地留下一句話。無論怎么勸,都再也不出聲。陳某的父親呆呆坐在屋前,面部沒有任何表情。預料到此行的艱難,民警事先錄了陳某認罪的視頻。他們干脆席地而坐,把這些視頻放給陳某的父親看。“媽、爸,我錯了,我真心悔過。”視頻里的陳某痛哭流涕,撕心裂肺的哭聲透過磚瓦的縫隙,傳到了屋內。陳某的父親忍不住偷偷撇了一眼,又一眼。瓦房內隱約傳來啜泣聲。可終究,房門沒有打開。一次不行,那就兩次;兩次不行,那就三次。之后,每隔一兩周,民警都會撥通陳某家的電話,詢問家中的情況。走訪也沒有停過,2019年到陳某家2次,2020年又去了2次,每一次,他們都帶著拍好的視頻,那里面是陳某的懺悔。
“第二次,他的母親還不肯見我們。第三次去時,她走出了房門,雖然很冷淡,但是她忍不住開始看視頻了。”作為監區長,童亮也參加了對于陳某家人的走訪。“到第四次,我們已經連續三年去了,她哭了,同意錄一段視頻,告訴陳某,她原諒他了。”視頻只有短短幾十秒,在最后的幾秒鐘,陳某的母親對著鏡頭深深鞠了一躬,她含著淚輕輕地說了句:“謝謝警官!”8年沒見到親人的陳某第一次看到這段視頻時,撲通一下跪了下去,頭重重地叩地再叩地,幾位民警一起拉才把他拉起身來。此后,之前那個每天說早死早解脫的陳某變得格外積極,每天完成的勞動任務特別高,主動和民警談心。“咱們的警官真的沒話說!”陳某不止一次地和別的罪犯講起,他的故事也大大地感染了監區的其他罪犯,每個人都開始對未來的某一天有了期待。整整3年,第九監區的民警走訪完了所有罪犯的家屬,幫他們重拾了親情的紐帶。就像陳某母親最初疑惑的那樣,很多人都問過童亮,為什么還要管這些罪人,他們死了又能怎么樣?“法律沒有判處他們死刑立即執行,而是讓他們到監獄服刑,因為法律是要他們贖罪。我的職責就是讓他們能夠在有生之年贖罪,而不是白白再浪費一條生命。”我死都要拉著你們做墊背!”第九監區發泄室里的沙人沙袋,過不了多久就要換新的。這里關押著一些存在嚴重心理障礙的罪犯,好斗、敏感、仇視民警,極度危險。“往往服刑到第七年的時候,覺得遙遙無期,那種絕望會讓他們鋌而走險。”
有的罪犯,更是公開挑釁。高某,具有嚴重的暴力傾向和自殺危險,入獄之后頻頻違規。“我的刑期比命長,我們看誰耗得過誰,我死都要拉著你們做墊背。”他瘋狂地叫囂,就像一頭被包圍的“野獸”,隨時在尋覓咬人的時機。這種人,還有必要感化教育嗎?怎么才能有用?怎么可能有用!“這是職責,職責是什么,就是明知難為,也要為。”民警們仔細查看了高某的材料,深入了解他犯罪前的情況。發現他和妻子感情極好,而他的妻子此時正在福建省女子監獄服刑,改造表現還不錯,曾經獲得過省級改造積極分子。于是,他們立即與女監取得了聯系,在女監的大力支持下,為這兩名罪犯開通了一次連接兩個高墻的特殊電話。高某不相信這是真的,拿起電話時還罵罵咧咧。”可當他聽到對面聲音的那一瞬間,他怔住了,嘴微張著,嘴角輕微地抽搐,眼淚流了下來。他的臉緊緊地貼住聽筒,握著電話的他,完全是另外一個人,他哽咽地對妻子說:“對不起,對不起,你要好好的。我答應你,我也會好好的。”“很神奇,一通電話,改變了一個人。”民警們乘勢而上,不斷地找高某談話。半年時間過去了,這個當初高喊要“耗死”民警的罪犯,認錯了。他不僅寫下2千多字的悔過書,還主動要求在監區大會上做檢討。“當然有委屈,那些被罪犯指著罵的民警哪個不委屈?我們照顧他們比照顧自己家人還要多。”童亮很坦率,“但你知道嗎,他們真的是可以改變的,我和同事們都堅信這一點,所以,我們挺過來了。”怎樣讓一群漠視法度的人信仰法律?怎樣才能支撐一群沒有未來的人等到未來?“給他們每人設置一個小目標,讓每個人都有奔頭。”民警們引導鼓勵罪犯給自己制定一份詳細的贖罪計劃——贍養父母、撫養子女、賠償被害人、愛心公益……不斷拓展他們贖罪的渠道。36歲的鄭某,8年前被判無期徒刑,他的父親也在建陽監獄服刑,母親不久前罹患癌癥。監區民警得知他的情況后,不僅安排了他與父親見面,還鼓勵他將自己勞動改造得來的報酬用來給母親治病。
10年前,李某因瑣事殺了自己的發小,被判死緩。2021年,當他打電話回家時,家人告知他受害人的母親得了絕癥,他產生了強烈的負罪感。他贖罪計劃的第一條就是好好勞動,用自己的勞動報酬補償被害人的母親,而第二條是資助幾名貧困兒童讀書,讓他們不要像自己一樣,因為無知而犯罪,讓他們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怎樣讓一群漠視法度的人信仰法律?當我還是管教的時候,有一名罪犯對我說,‘警官啊,我當時真的不知道砍幾棵紅豆杉是要坐牢的。如果有人和我說一下,我不會走上這條路,只要有人和我說一下啊。’”時隔十八年,童亮仍記得那個人涕淚縱橫的樣子。“大多數罪犯不懂法,才會走上不歸路。讓他們懂法信法是最難的,但是讓所有人都能知法守法,這不正是刑罰的意義嗎?”為了給罪犯普法,很多監獄民警都自學法律知識,并取得了司法考試資格證。他們為讓受教育水平較低的罪犯聽得懂法律知識,把法條轉化成一個個案例再進行講解。
出乎意料的是,罪犯們都非常愛聽這些案例,而他們最感興趣的是民法典和憲法。
罪犯郭某,入監前因建房采光問題與鄰居產生糾紛,服刑期間曾放言要跑出去殺掉鄰居。民警為他詳細解釋了民法中關于相鄰權的部分,讓他明白一紙合同就可以解決他的苦惱。最終,他在民警的幫助下,與鄰居簽署了協議,使糾紛得以化解。而這件事也讓更多的罪犯知道,法律才是真正的力量。雖然憲法作為母法很抽象,但是他們很愛聽,他們關在這里,其實更急切地想知道國家的發展變化。我們給他們講抗疫故事,講脫貧攻堅……”今年的國慶升旗儀式之后,管教民警向他們講起孟晚舟回國的故事,很多罪犯淚流滿臉,掌聲經久不息。監獄是最需要法治的地方,罪犯是最需要法治的人。”第九監區政治教導員虞榮文感嘆。怎樣讓一群視人命如草芥的人認識生命、珍視生命?“今天是回南天,春天到了,號房外大家一起種的草莓抽芽了。”“今天草莓結果了。”“甜啊。”罪犯的種植筆記里,記載下了他們種植的蔬果每一天的變化。為了讓這群不見光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民警們在監舍內布置上了花盆,買來番茄、草莓等各色果蔬的種子,讓他們親手種植。改造,是救心。改變是潛移默化的,你今天看不到,明天看不到,可是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光正照在草莓的一縷新葉上,果子正慢慢地變紅。” 虹口刑事犯罪律師事務所